在北京市中心一家颇具规模的击剑馆内,金属剑刃清脆的交击声、脚步在剑道上快速移动的摩擦声,以及孩子们专注而坚定的呼吸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交响乐,场边,一位身影沉稳、目光如炬的中年人正静静观察着场上的一切,他便是雷速体育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作为北京地区击剑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王钰近年来将大量心血倾注于青少年击剑的普及与提升工作中,在接受专访时,他反复强调一个核心理念:“我们的目标不是急于培养冠军,而是首先要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在运动中找回自信、友谊和成长的乐趣。”
击剑运动:超越竞技的育人平台
击剑,这项源于欧洲古典决斗、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的运动,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家长和青少年的青睐,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敏捷的身手、快速的应变能力,更强调礼仪、专注和策略思维,王钰指出,击剑运动的核心价值远不止于竞技成绩。“许多家长最初送孩子来学习击剑,可能是为了锻炼身体、培养气质,或者希望孩子在升学中获得一些优势,但真正深入后,他们会发现,击剑带来的改变是多维度的。”
他进一步解释道,击剑训练中的“敬礼”环节,教导孩子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每一次进攻与防守的抉择,锻炼他们的临场判断和抗压能力;而长期坚持训练,则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在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居家时期后,孩子们更需要一个释放精力、重建社交、找回运动乐趣的出口,击剑道馆,正是这样一个安全、规范且充满挑战的空间。”
后疫情时代: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建
过去几年,反复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范围内的体育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青少年群体更是深受影响,学校体育课时常转为线上,线下训练营、比赛大量取消或延期,许多孩子被迫长时间远离规律的体育锻炼和集体生活,王钰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那段时间,我们通过线上平台尝试了一些居家体能训练和理论课程,但这无法替代真实的剑道体验。”他回忆道,“击剑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实战中的即时反应、与对手的眼神交流、以及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屏幕是无法传递这些的。”随着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同仁们第一时间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助力青少年重返剑道上来。
他们意识到,孩子们面临的不仅是体能下降的问题,还有社交技能的生疏、面对竞争时信心不足等心理挑战。“有些孩子回来后,明显感觉胆子变小了,不敢做动作,害怕失败,还有些孩子变得有些孤僻,不太愿意和队友交流。”王钰说,“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营造一个温暖、支持的环境,让他们重新点燃对击剑的热爱,享受纯粹的运动快乐,而不是急于用严苛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协会举措:多管齐下,营造快乐击剑氛围
为此,北京市击剑协会在王钰等人的推动下,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是降低参与门槛,丰富活动形式,协会鼓励下属俱乐部和培训中心开设更多针对新手的体验课、趣味入门班,并组织不以排名为核心的交流赛、团体挑战赛。“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化的训练环节,击中目标物’、‘团队接力刺气球’等,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基本技术,减少对实战的恐惧感。”王钰介绍道,协会也定期举办“亲子击剑体验日”,让家长与孩子一同上阵,增进理解与沟通,也让家长更直观地看到击剑带给孩子的积极变化。
是加强教练员培训,转变教学理念,王钰强调,教练的角色不应仅仅是技术的传授者,更应是兴趣的引导者和心理的疏导者。“我们要求教练们更多地去鼓励、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也许这个孩子进攻不够犀利,但他的防守很稳健;也许那个孩子成绩不算突出,但他的意志品质非常可贵,要让孩子在每一次小小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协会组织了多期教练员研修班,重点学习儿童心理学、激励教学法等内容,确保教学方式科学且富有人文关怀。
第三,是完善赛事体系,拓宽成长路径,在恢复举办正规青少年锦标赛、分站赛的同时,协会也着力打造层级更丰富、覆盖面更广的赛事活动,针对低龄学员的“萌新挑战赛”,重点考察基本礼仪和动作规范;面向有一定基础学员的“俱乐部联赛”,则更注重实战经验的积累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赛事,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体会到竞争的乐趣而非仅仅是压力。”王钰表示。

快乐击剑,滋养未来
在王钰看来,让“快乐”回归击剑运动的初心,与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孩子真正热爱这项运动,从中获得了乐趣和自信,他们才有可能持续投入,挖掘自身最大潜力,我们培养的,首先是一个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人,其次才可能是一名优秀的击剑运动员。”
他分享了一个令他动容的故事:一个曾经因比赛失利而一度想要放弃击剑的女孩,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下,调整心态,重新回到剑道,她不再执着于每一剑的得失,而是开始享受与不同对手交锋的过程,欣赏对手的优点,分析自己的不足,渐渐地,她的技术更加全面,心态也更加平和,最终不仅在后续的比赛中取得了突破,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了许多。“看到她脸上重现笑容,在剑道上奔跑、跳跃、思考、拼搏的样子,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王钰感慨道。
当前,北京市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人数正稳步回升,越来越多的孩子带着笑容走进剑馆,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优化青少年击剑发展环境,完善训练与竞赛体系,吸引更多优秀苗子投身于此。“我们希望,击道不仅能成为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场所,更能成为他们收获友谊、学会尊重、锤炼品格、快乐成长的摇篮。”

展望未来,王钰充满信心,他相信,随着“快乐击剑”理念的深入人心,北京的青少年击剑运动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那长长的剑道上,孩子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奖牌和证书,更是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以及那份源自内心、纯粹而炽热的快乐,而这,正是所有像王钰一样的击剑教育工作者们,不懈奋斗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