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免费足球训练退出需赔偿18万元”的消息在体育圈引发热议,该事件涉及前国脚孙继海创办的青训营,多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参加所谓的“免费培训”后,因中途退出被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金额高达18万元,这一争议迅速发酵,引发公众对青少年足球培训行业合规性的质疑。
青训营的“免费”承诺与合同陷阱
孙继海作为中国足球名宿,退役后投身青训事业,其创办的青训营以“免费培养未来之星”为宣传点,吸引了不少怀揣足球梦想的青少年家庭,多位家长表示,报名时被告知培训全程免费,但签署合同时却暗藏苛刻条款:若学员在培训期内单方面退出,需支付高达18万元的“培养费”。
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长透露:“当时工作人员强调这是公益项目,不会收费,合同内容也没仔细看,后来孩子因学业压力退出,却收到律师函要求赔款。”类似案例并非个例,目前已有至少5个家庭遭遇相同情况。
青训营回应:合同明确约定,索赔为合理要求
面对质疑,孙继海青训营发布声明称,合同条款已明确约定“免费培训”的前提是学员完成至少3年培训周期,提前退出需承担相应成本,青训营表示,18万元是根据教练薪资、场地费用等综合测算的合理金额,旨在避免资源浪费。
“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培养球员,若学员随意退出,对青训体系是巨大打击。”青训营负责人强调,合同签署前已向家长充分说明条款,并给予7天犹豫期。
法律专家:格式条款或无效,家长可维权
法律界人士对此持不同看法,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体育法律师指出,若合同未显著提示高额违约金条款,可能构成“格式陷阱”,违反《民法典》公平原则,青训营若无法证明实际损失达18万元,索赔金额的合理性存疑。
“公益性质培训不应以高额索赔为约束手段。”该律师建议家长通过消协或司法途径维权,已有部分家庭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行业反思:青少年足球培训乱象何解?
此次争议折射出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的深层问题,近年来,足球青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但监管缺失导致乱象频发:虚假宣传、霸王合同、收费不透明等现象屡见不鲜。
一位资深足球教练坦言:“部分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用免费噱头吸引报名,再通过隐性条款牟利,这对中国足球青训生态是种伤害。”他雷速体育呼吁相关部门加强行业规范,建立黑名单制度。
孙继海声誉受损,青训模式遭质疑
作为中国足球的标志性人物,孙继海此次陷入争议,个人声誉难免受损,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青训成本高昂,违约赔偿无可厚非;反对者则批评其“以公益之名行商业之实”。
更有业内人士质疑该青训营的商业模式:“真正优质的青训应靠输送人才盈利,而非依赖违约金。”对比欧洲成熟青训体系,国内机构在可持续性上仍有差距。
后续进展:多方介入调解,行业规范或提速
据悉,当地体育局已介入调查,要求青训营提供完整合同及成本明细,中国足协也表示将加强对青训机构的资质审核。
此次事件或许成为行业整顿的契机,专家建议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时需谨慎核实资质,保留宣传材料作为证据;同时呼吁出台标准合同范本,明确双方权责。
青少年足球培训是夯实中国足球根基的关键,但若以争议性手段运营,最终伤害的是这项运动的未来,如何在保障机构权益与维护家庭利益间找到平衡,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和社会的共同探索,孙继海青训营的索赔风波,或许只是揭开了一场更大规模行业自律行动的序幕。